董寿平与黄胄、黎雄才、范曾共同创作的《知音图》中,魏良辅在改革昆山腔时,他的交往圈主要包括苏南地区的人士。魏良辅的朋友中,有医术高明且能唱曲的知名人士,如周似虞和赵瞻云。这两人不仅擅长医药,更是昆曲界中的佼佼者,他们与魏良辅之间既有医学上的交流,也有艺术上的共鸣。
周似虞以其卓越的歌艺闻名于吴中,他向魏良辅学习曲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据钱谦益所著《似虞周翁八十序》,周似虞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还广交文人墨客,与少年们一同饮酒作乐。他每年都会去虎丘山进行歌唱活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他开口,就能让四处喧闹的人们沉默无声,即使到了八十岁以上,他仍然能够参加虎丘中秋曲会,保持着当年的风采。
赵瞻云同样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虽然性格孤独,但热衷于吟诵。后来他成为了文渊阁大学士张野塘的助手,并受到首辅王锡爵(太仓人)的赏识。在王锡爵请辞回太仓后,以拍曲为娱,赵瞻云便成了他的门客之一。在清代康熙年间,当时最重要的家班——吉芳班依旧活跃,其演出一直延续至清代末期。赵瞻云技艺超群,每次演唱都能吸引众多听众,让他们沉醉其中,不敢轻易发声。
魏良辅本身是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在研究昆山腔之前,是一个忙碌于把脉开药的人。他若要以拍曲为业,将很难养家活口。但正是由于他和这些同时擅长医道又精通音乐的人物相互切磋,一起欣赏和传承这两种艺术,从而逐渐形成了深厚的情谊和共同兴趣。
事实上,明清时代很多医生也具备乐府之雅,如秦昌遇等,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文学与艺术的情趣。而许多著名的昆曲家如徐大椿、叶堂等,也都是兼具医学知识的人物,他们将医学与音乐结合,使得这种文化现象成为了一种传统,即使到今天,它依然绵密连贯,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