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希望重振国风。然而,朝中党争依旧激烈,加上连绵的灾害和民心涣散,最终导致多地爆发起义。明朝在此时处于生死关头,其灭亡只待时间。此刻,如果崇祯皇帝想挽救明朝,他是否能通过南迁来拯救?历史上确有南迁成功的例子,如赵构建立了南宋、司马睿创立了东晋,但对于崇祯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他已经失去了民心。
如果崇祯皇帝选择“南巡”,这被视为一种自欺欺人的逃避。他可以尝试在南方建立一个割据政权,这类似于偏安江左的策略。历史上的许多人认为,如果他能够成功地实现这一点,即便是在困境中,也可能会留下一片稳定的小天地。
然而,不仅如此,有证据表明,即使崇祯皇帝采取这种行动,他也面临着不可逾越的挑战。首先,在边疆地区,大量将领因不信任而投降清军或保持独立,而非出于对他的忠诚。这揭示了他们对他的缺乏信任和民族气节。
其次,在宫廷内部,大臣们同样失去了对他的信任。这体现在两种方式:首先,他们未能响应其号召捐款以支持战争;其次,当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大臣们纷纷逃离,只剩下孤独的崇祯一人被迫自尽。这两个事件清楚地显示了大臣们的心意早已背离。
第三,由士族阶层所拥护也是关键要素。在前两次“衣冠南渡”期间(赵构与司马睿),得到了大量士族支持。但对于崇祯来说,如果他想要引导这些家族跟随,则这个愿望难以实现,因为这些家族既可能因为党派冲突而不愿合作,也可能由于地方势力的矛盾而无法共存。
最后,对于民间百姓,他们更是不相信任何官方政策,更倾向于追随农民起义军,如李自成、张献忠等,这些起义军获得了广泛支持,并且规模宏大。即便是挑战命运去建造一个新政权,结果仍然充满无望,因为那些贼寇不会放过任何机会来摧毁国家统治者,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新的居住地点都一样。
因此,即使最终决定采取“南迁”的策略,情况依然没有改善,只能证明事态已至不可收拾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