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06年,北京故宫的建设过程中,明代工人运用了巧妙的方法将100多吨巨石从70公里外的采矿场搬运至故宫。这项壮举在当时被视为不可思议,但科学家们最近一项研究揭示了这一工程背后的秘密。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们发现,明代工人们利用道路冰面泼水作为润滑剂,使得巨石能够顺畅地移动。
北京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指出,当时的工人们会在人造路径上每隔500米挖掘小型水井,以便于冬季抽取井水倾倒在冰面上起到润滑作用。600年前,那里的冬季气温较低足以结成坚硬的冰层,但这层冰并不是理想的润滑剂,因为它不提供足够的小分子空间使木制雪撬与路面的摩擦减少。
然而,当热水被倾倒到这条道路上,它保持着液态状态,并帮助工人们轻松地在道路上推动雪橇。计算显示,不使用热水,一块重123吨、9.3米长的巨石需要338名工人才能搬动,而使用热水润滑冰面,只需46名工人就能完成同样的任务。这表明,在没有热水的情况下,即使是最强壮的人也无法单独完成这项工作,而是在适当条件下,却可以轻易完成。
研究人员还评估了原木滚动产生的摩擦系数,这个值通常介于0.2-0.4之间。而当使用冰和水作为润滑剂时,该系数降至仅有的0.02。这意味着对于大型物品来说,最有效且节省劳力的搬运方法就是通过湿冷天气中的公路进行滑行。
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即使是几百年前的古代技术,也能够实现今天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在那之前,我们一直认为建造北京故宫是一种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力量。但现在我们知道,那只是普通人类凭借他们时代所拥有的工具和知识所能达到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