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国姓爷为什么姓郑的西游记吴承恩的反复创作之旅

0

吴承恩,明代小商人家庭的出生者,他父亲吴锐以乐观豁达著称,奉行知足常乐之道。但他并不希望儿子跟随自己平凡的生活,因此给予他“承恩”这个名字,字汝忠。这个名字意味着父亲期望他将来能做大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成为流芳百世的忠臣。

少年时期的吴承恩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聪慧好学,一般文章都能轻松吞噬。他在两三岁就能读诗,六岁入私塾学习。老师的教导让他的学业进步迅速。在乡里,他因才华而闻名,被人们看重,将来定会有所成就。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吴承恩对“四书五经”的兴趣渐减,而对神仙鬼怪、狐妖猴精等奇异故事却越发迷恋。他特别喜欢捕捉新鲜事物,更爱沉浸于稗官野史中。《百怪录》和《酉阳杂俎》是他最钟爱的小说,这些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塑造了他的搜奇嗜好,为日后的《西游记》奠定了基础。

青年时期,他听闻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神话故事深感迷醉,有时连续几天沉浸其中。这份热情不仅未减反增,并养成了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人格。父母对此感到恼火,但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这颗狂放的心。

尽管与父母关系紧张,但仍被安排结婚,与叶姓姑娘相伴。婚后感情甚佳,也许是妻子的劝诫使他重新拾起“四书五经”。几年后,在府学科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使得家人欢欣一阵。此次成功,让吴承恩一度自信满溢,但很快参加乡试落第,再次遭遇失意。

第二年的春天,当父亲去世时,他深感压力巨大。在家人的鼓励下,又投入到八股文上苦心钻研三年,但1534年秋季考试再次失败。当冬季病倒期间,他曾考虑过一死了之,却又被妻子和孩子们所救醒。

尽管如此,对科举考试失利以及生活困顿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在眼前的现实面前,不禁思考命运是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于考取功名富贵,他认为这是由天命决定,不是人力可为。这段时间里,他正处于内心挣扎和外界挑战交织中的艰难阶段,是一个转折点,也是创作《西游记》的契机之一。

就在这种情形下,《西游记》问世,它以唐僧师徒取经为题材,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诗歌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多种形式表现其美学价值,同时在民俗学社会学方面也有显著成效。而图册则通过陈奕禧书写简单文字说明,以及生动传神图画,将故事情节更全面地展现出来。

科场上的挫折与生活上的艰辛,使得吴承恩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封建制度黑暗社会的问题。他品尝酸甜苦辣的人生经验,从而开始倾向于用志怪小说表达内心不满,用血泪涂抹笔墨,以志怪小说作为抗争的手段,最终写出了永恒的《西游记》。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