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孔子都为之感慨的著名家臣
姬侨(?—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郑国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出身于郑国贵族,郑简公十二年(前554)为卿,二十三年执政,相郑简公、郑定公20余年,是一位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
《史记·郑世家》中记载:“声公五年,郑相子产卒,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这表明,“声公五年”即前496年。子产执政期间,他不仅维护了王室的利益,而且限制了贵族的特权,并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他整顿田制,将农户按什伍编制,加以管理,对私田按地亩课税;实行作丘赋,即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铸刑书,为成文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此外,他还推行学术与官职分离的制度,让才能和德才兼备的人担任重要职务,不毁乡校,以示尊重知识和智慧。
他的经济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但并未彻底改变社会结构。他对劳动人民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世界观方面,他提出“天道远,而人道迩”,认为自然界中的规律与人类社会运行中的法则是不同的。这体现出他对于占星术等迷信行为持批判态度。但他仍然保留有灵魂不死这一观念,即人的生命始化于魄,再生于魂;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仍能滋生淫厉。这是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初步探讨,对后来的形神关系论产生了影响。此外,他也提出了关于人的本性问题,比如认为小人之性既勇且啬,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这是中国哲学探讨人性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