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为何走向灭亡原来是因为朱元璋身边的刘伯温太过讨厌了

0

众所周知,打天下时的朱元璋,队伍有两大派别,一是李善长领衔的淮西派,二是刘伯温领衔的浙东派。对于刘伯温,朱元璋的态度是先扬后抑,在建国后却翻脸打压。从士大夫的分类来讲,刘伯温是独士,是个想拥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与想控制一切的暴君是犯冲。

从投奔朱元璋的年头来看,刘伯温谋士群中算是比较晚。他是在元至正十九年即公元1359年来到朱元璋麾下。这年11月,朱 元璋部队攻占了浙江处州(今浙江丽水),这是刘伯温老家管辖地,这样一路保护送到了南京见朱 元璋。《明史》记载了这四人与朱 元璋见面的场景,场面很是温馨。

在后来的岁月里,当新朝建立之初,就有人开始探讨如何让这个新的帝国更稳固。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于“西湖望云”的故事流传开来,说刘伯温早在投靠之前就发现金陵(南京)有“天子气”,所以决心“辅之”。这种说法显然有些夸张,但确实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未来局势的一种预感和期待。

然而,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来说,不论多么精明强干的人物,都难逃命运之手。在洪武五年的某一天,由于一次偶然事件,让胡惟庸闻风而动,对此事智者千虑的大明第一智囊不幸触怒了主子。尽管他曾经被赐予高官厚禄,并且他的建议曾被采纳,但最终还是因误解和猜忌,被迫离开权力中心,最终病逝于家乡。

关于这一系列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政治斗争还是个人际遇中,那些试图保持独立、坚持原则的人们往往都难以避免悲剧降临。而这样的结局,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结构中的矛盾和冲突,以及那些希望改变世界但又深受现实限制的人们无奈的情绪。

总而言之,那些试图影响历史进程、塑造国家命运的人们,他们的心路历程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与微妙的人性,而他们留下的遗迹,却常常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历史、理解过去的一种窗口。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