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艺术馆举办的“繁华都市─辽宁省博物馆藏画展”中,观众有幸欣赏到了明代名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苏州城乡的繁华景象。然而,这个时代还有一个文学巨匠——袁宏道,他以其独特的“性灵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除了擅长山水游记,袁宏道在写作尺牍方面同样表现出了非凡才能。
袁宏道是一位不受拘束的人,他对官场缺乏热情,即便担任官职也不久就辞去,从而能够尽情享受山水之美。他收到兄长袁宗道发来的进京做官的邀请,只好暂时放下游历生活,前往京城履行职责。但是几年后,他再次感到被束缚,便返回湖北老家隐居终老,不幸于此地逝世。
袁宏道虽然考取进士并首任吴县县令,但他的兴趣远非仅限于行政工作。在给朋友们的信件中,他经常表达对吴中的山水景色赞叹:“弟已令吴中矣。吴中得若令也,五湖有长,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他对太湖一带众多湖泊的情感充满了诗意,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做官生活中的苦恼和无奈。
他曾撰写《寄同社》一文,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赤裸裸地呈现出来:“吏道缚人,未知向后状如何,一日之间百寒百暖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人尝矣苦哉!毒哉!”这里透露出他对官场丑态的一种看法,以及自己无法忍受这种生活方式的心声。
除此之外,还有一封给杨安福知县的手书展示了 袁宏道对于官方礼仪和等级制度的厌倦以及个人自由与文雅之间冲突的情感:“燕中宴集略见高雅然尚未得尽倾肠胃至今尚郁郁胸臆间也。”(《与杨安福》)
作为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小品文体,“尺牍”成为了 袿宏 道流露自我、抒发不满、展现才华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这些私人通信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敏锐洞察力、幽默风趣以及对社会环境不满。他在给沈博士的一封信中这样形容过: “人情茫如风影过客积如蚊虫,上官如云过客如雨。”
面对这些困境与挑战,有些才子可能会选择顺从或逃避,但不是所有人才敢于打破传统限制追求真正自我的道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一位性灵才子的决断——“且丈夫各自行其志耳乌纱掷于优人青袍改作裙裤角带毋为粪箕但辨此心天下事何不可为?”。这是一个关于追求个人的自由、勇敢站立的人生哲学,也是关于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应对世俗压力的宣言。
最终,在一次次书写尺牍之后, 袿宏 道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最终选择退出政治舞台,与世隔绝,在家乡公安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烦恼的心理平衡。这段旅程,如同他笔下的每一句字,每一处笔触,都蕴含着一种超越时空界限的心灵呼唤,是对于自由生活、一丝真挚感情和纯净思想所共鸣的一种精神慰藉。而这些文字,无论是随手涂抹还是精心雕琢,都成为了一篇篇永恒不朽的小说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