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乘坐列车穿梭于北京站时,我们总能从左侧车窗望见城墙上那座壮丽的曲尺形箭楼,这就是北京内外城八个角楼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内城东南角楼。如果在一百多年前,登上这座角楼向外看,可以看到宽阔的护城河和通惠河,以及繁忙的大东便门漕运码头,这里曾是整个北京城市水系的出口。向内看,也是水,一条弯曲的小河将几个清澈的“泡子”连接起来,如同一条翡翠项链,北京人称之为“泡子河”。
说起角楼,人们总会想起故宫城墙上的四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奇异建筑。它们结构独特和谐美观,是中国古建筑艺术中的极品代表之一。其实,明清时代的北京内外城角,还有八座不同风格的角楼,它们不仅有装饰作用,还驻扎着军队,以备随时防御来犯之敌,因此都被设计成为箭塔。
其中尤以紫禁城正面的内城西南、东南两个角楼,为规模最大。而现存内城东南角楼,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永乐皇帝修筑北京城的时候,由于限于财力、物力、时间的关系,“月城、樓閣之制多未備”。到了正统元年,复命修筑京师九门 城樓,次年正月施工。这就是北京内城有角楼确切记载。此后历代,对这些重要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缮,如乾隆皇帝就曾对所有城市要塞进行大规模修葺或重建。
此图展示的是1952年的外 城西南 角 楼,它只有12个箭孔。在这个年代,该地区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而这些建筑却留下了一段历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