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历史探秘社会背景下最值得一读的书籍

0

古代县衙击鼓最初并非鸣冤之用,而是宣告县太爷下班的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清时期,这种鼓才被用于百姓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写诉状的情形下进行鸣冤。在那个没有检察制度的社会里,官员如何审理案件?老百姓又是怎样提起诉讼呢?

在我国,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犯罪的案件进行侦查,对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和监督。那么,在没有检察制度的情况下,官员如何处理案件?老百姓又是如何提起诉讼呢?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击鼓鸣冤的情节,便以为古代打官司一定要击鼓鸣冤,但事实并非如此。原来衙门前所设的鼓原本用来宣告县太爷下班,如同现代人的下班铃。而到了明清时期,它才被用于紧急情况下的百姓为寻求正义而发出的呼声。

在古代报案通常直接向官府递上诉状,“击鼓鸣冤”也被称作登闻鼓,当局有重大冤情却无法通过正常程序得到昭雪时,他们会通过这种方式找上层或权贵伸张正义。

然而,在清朝,有规定只能使用“击鼓鸣冤”,不能拦车诉冤。这一规定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诉求的一定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即便媳妇想告公婆,也需要宗族人士陪同参与,这些都是为了维护尊卑秩序。

另外,用刑套取口供也是合法手段。在现代,我们知道调查过程中不允许用刑,但是在古代则不同。“笞刑”是一种轻刑,被罚者背部、臀部或腿部遭受竹子或者木板责打,以此获取口供。

对于判决,也有先例公开审理,让旁观者见证。而判决不仅仅依据律条,还会考虑当地人情、关系及文化。如果对判决不服,可以向分巡道或知府申述,这时候就涉及到一种类似于现代检察制度的角色扮演。

直至1906年,我国始终未建立完整检察制度。但后来,出使日本和欧美的大臣归国后建议变革政体,并最终引入了以日、德等国为代表的法系检察制度,使得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正式檢察機構产生,从而改变了整个司法体系。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