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战的悲剧,让人不禁思考,朱元璋身边的谋士刘伯温,竟是他最深恶痛绝的人。众所周知,在打天下时,朱元璋有两大支持派系,一是李善长领衔的淮西派,一是刘伯温领衔的浙东派。对于刘伯温,朱元璋最初以老师相待,但后来却翻脸打压。在建国初期,由于形势所迫,刘伯温被迫写下《乙卯岁早朝》这样的应景文章,但这并未能挽回君臣关系。
从士大夫分类看,刘伯温是一位独士,他渴望独立人格,与控制一切的暴君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这名读书人与其说是在投奔朱元璋,更像是被卷入了他的命运。事实上,当年1359年11月,刘伯温在元至正十九年来到南京见到了朱元璋,此时距朱家一统天下的日子还不到十年。
在那场风雨交加、寒风凛冽的一天,即1367年的11月22日,大雪纷飞,这个决定性的日子成为了历史上的转折点。在这个冬季白茫茫的一天里,不仅发生了政治上的巨变,还伴随着一个关于权力的神秘故事——“西湖望云”。据说,在投靠之前,就已经预感出了金陵(南京)的“天子气”,所以决心“辅之”。
公元1368年1月23日,也就是新年的头几天,那个风和日丽的大好晴空,是由 刘伯温精确计算出的一次偶然机会。当夜雪后的第二十五个清晨,当太阳重新破晓时,他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开始。而这个开端,却也是结束的一个序幕。
然而,从那个时候起,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这两个人的命运相互交织、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有的是他们共同为建立一个新的帝国而努力;另一方面,则存在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裂痕,它将随着时间不断扩展,最终导致冲突爆发。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谁,都无法逃脱自己内心深处那种孤独无助的情绪,因为即便在这样伟大的目标面前,他们都发现自己似乎成了局外人的角色,而不是真正参与其中的人。
最后,对于这一切,我们只能感到遗憾和惊叹:为什么这种情况会发生?为什么这些伟大的人物之间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答案可能隐藏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只等我们去寻找它们。但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些事件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多比表面的故事更复杂、更微妙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