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润(1595-1646),安徽凤阳人,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六子,生母李贵妃,与桂王朱常瀛同母。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一月,他受封为惠王。在京师居住了数十年,直到天启七年(1627)八月,崇祯帝即位后,他才被调往荆州府就藩。在荆州生活了十年,那时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张献忠在湖广四处征战,威震一时。
湖广的明朝藩王或被杀,或逃亡。朱常润也四处逃窜,先奔衡州,又奔绍兴,但居无定所。崇祯帝后,有江南部分士绅曾有立常润为监国之意,但他却非可立之人。他皈依释教,全天礼佛参禅,不通人间事理,对朝政一无所知。这也是他未能成为抗清领袖,也不可能成为。
清军攻占江南后,他进军杭州,被潞王朱常淓降,不久,被崇王朱慈爚降清,也随即投降。此时是顺治二年秋季。他被携入北京后,上奏清廷感谢“不杀”、“奉恩给养”,并极力阐述自己“自幼皈依佛教,不谙人事”。但目的就是为了苟活下去、继续享受富贵荣华。但是清廷并不因为他的摇尾乞怜而对他法外施恩,他也依然摆脱不了被屠宰的命运。
古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明朝已经灭亡,明朝的皇族也不会存在,他们只有两条路:死和逃亡。顺治三年春季,在京师风传南方抗清力量与京城内的明朝皇族相联合欲图复辟。清廷随即对投降的明朝王爷们进行搜查结果真就搜出了金银印信等“证据”。当然,此举完全是清廷把戏,这印信从何而来不得而知。
总之结局就是在五月的一天,一群包括朱常润在内的人物被集体处决,其地点就在今天北京柴市口附近,还有十一位其他人的生命因此结束。而关于他的葬地以及其后代的情况则未见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