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白居易苏东坡是如何买房的:一个宋朝房奴的艰辛生活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社会中,房子成为了现代人最为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在近年来的房价飞涨潮流中,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寻找自己的那片天地。有的人晚上排起了长队,希望能够抢购到一套属于自己的家;有的人手握着一大批房产,却不肯轻易出售;还有些人甘愿牺牲未来幸福,只为拥有更大的房屋空间。而更多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价格不断攀升,却无法得到自己渴望的手中的钥匙。
面对这波动莫测的地产市场,我们不禁会思考一个问题:是否只有我们现代人才会遭遇如此紧张的心理压力?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那时候是否也需要为买房而发愁?
两千九百多年前的一次地产交易
要了解古代的房地产市场,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是否存在过类似的交易。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关于土地和房屋买卖的事宜,是最近几十年的新鲜事物。但实际上,这些现象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
李开周,这位研究古代房地产多年的专家向记者透露,现在所有这些现象在古代都是有的。他指出,从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来看,中国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土地交易,而到了战国时期,就有了房屋买卖。
就在公元前919年的农历三月份,一件名叫“盉”的青铜器上的铭文记录了一次关于土地抵押交易。这则铭文表明矩伯将一千三百亩土地作为抵押给裘卫,以换取价值一百串贝壳的奢侈品。这样的记录被认为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宗不动产交易。
而矩伯与裘卫完成这笔交易后的93年,即周厉王三十二年,又有一宗土地买卖发生,并被刻录于另一起青铜器之上。这次记录的是周厉王购买了一块名叫鬲从的地皮,但他并未立即支付款项。鬲从担心周厉王赖账,因此要求付款,并且威胁说,如果赖账,他将受到天谴,被流放出去。
尽管具体金额没有详细记载,但这一事件证明除了存在土地抵押,还有直接购买房屋的情况发生,而且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这意味着当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楼市市场,有开发商参与项目开发,也许他们甚至开始琢磨如何从这场风潮中赚取暴利呢?
然而,在那个时代,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大型企业进行住宅开发,而是一般只涉及二手住宅销售和转让。此外,由于技术限制和生产条件,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异,所以住所往往是自主建造或通过继承获得,而不是通过市场购买。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如隋唐时期,有些人开始专门发展商铺、建造后再租赁或出售,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可视为现代意义上的“开发商”。
总结来说,当今社会对于购屋的情感和挑战,与两千九百多年前的状况相比,其实并非完全相同。在过去,那里的住所通常是由第一位业主亲自建造,然后逐渐传递至下一代,再传下去。而现在,我们似乎处于一个更加复杂、竞争激烈的地球村里,每个人都必须努力争取到自己想要的地方去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