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历史趣事咱们来聊聊古人如何用鸡肋做数学题

0

咱们来聊聊古人如何用“鸡肋”做数学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总是寻求着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比如说,在古代中国,一些智者竟然将鸡肋(即鸡翅膀)当作了计算工具。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荒谬,但我们要知道,这种做法其实是基于一种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

首先,你得理解一下什么叫“鸡肋”。一只成年公鸡一般会有两片翅膀,每一片都可以分为三节——第一节和第二节相连形成一个小弯曲部分,第三节则是最外层的一块。这就是所谓的“三段式”的结构。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探索它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在古代,如果你需要快速地计算乘积或者除以3,可以利用这三个部分来帮助自己。比如说,如果你想知道100乘以3等于多少,你可以这样操作:

将100分为三等份,即每份大约33。

然后,将这三个部分分别放在不同位置上:第一个部分在前面,第二个在中间,第三个在后面。

接下来,把这个组合看作是一个字母——"卐"(繁体版)。

在汉字表里查找这个字符,它对应的是数字7。

所以,当时的人们发现,只需简单地将100加上300,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即400。但实际上,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使用了10进制转换为7进制的一个小技巧。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涉及到运算中的某种周期性特点,所以他们也能够通过观察这些周期性规律进行一些简单的除以3或者9这样的运算。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完美无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其中奥秘。不过,从今天回头看,无论是在物理意义还是抽象意义上,“鸡肋”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又富有创意的手段,是人类智慧的一次尝试,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现更多隐藏的问题解决之道。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