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伐夏的鸣条之战,发生在夏桀王年13年(公元前1766 年)。
夏自孔甲以后,日渐衰敝。其末代共主桀,并非一个席碌无能之人,但因荒淫日纵,近谗拒谏,所以不但不能起衰振敝,反使夏政每况愈下。此时,由殷(今河南省安阳县西)迁至毫(今山东省曹县)的商族,在其首领汤的率领下逐渐强大。
商汤为推翻夏朝,进行了甚为深远的谋划和长切的准备。他深知岌桀虽然緣虐无道,为民所弃,但夏为中原共主已历400余年,声威余绪,亦非自己所可比拟;况且夏桀与各诸侯间有上下名份之分,以下犯上,不易获得人心悦服。于是,他便利用中原人民崇拜天帝的宗教思想,一面广布仁德,争取义人的拥护,一面暴露夏桀的丑恶,这称要替天行道、吊民伐罪。
同时,又广泛罗致贤能,增强自己的力量,如聘请伊尹主持国政,重用仲虺、汝鸠、 汝房等。往情报工作方面,商汤开创了 “上智为间”的先河,推荐伊尹去夏桀处供职,以观察夏政,调查中原地形,在夏臣中策反。在军事上,则采取蚕食政策,逐个并稃附近拥护夏朝的诸侯,以壮大自己,队立夏朝。
经过18年的兼并扩张,原先仅有地方70里的商汤,势力日盛,声望日增,诸侯多倾向于他。而夏桀对商汤的发展,不但未采取任何有效的防范措施,反而枉杀朝臣,愈发荒淫残暴,致使众叛亲离,朝政紊乱,在上更给商汤以吊民伐罪的口实。
公元前1766年,商汤终于兴兵伐夏。战前,商汤作《汤誓》,极尽宣传之能事,如声称“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征)”,形容人民对芳桀的仇视,有“时日盍丧,予及汝著亡〃之语。在《仲虺之诰》中,则鼓吹“东征,西夷怨,南征, 北狄怨。曰:奚独后予”,俨然以普天下的救世主自居,并翔敝夸大自己被人民所拥护的程度,煽动应当以商代夏的心理。
当时,夏朝的首都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牝),商扬采取大迂回作战、切断对方退路的战术,由毫沿黄河南岸西进,利用大河掩护,使桀不能觉察,待至潼关附近,再渡河向北,攻击安邑的側翼。
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战于鸣条之野(今山西省运城县东北),夏师惨败。夏桀只好放弃安邑,由太行山东南部渉黄洱逃往三硪(今山东省定陶县〉。汤又移师伐三艘,桀乃奔往南巢 (今安敢省巢县),战事遂告结束。夏朝从此灭亡,商汤成为中原共主。
综观商汤灭夏,举凡近代所谓心理战、宣传战、间谍战、宗教思想战、孤立战以及大规模战略迂回行动与断敌后方退路等。均有实际运用,可谓我国早期战史中卓越不凡的战例。
欢迎+QQ群532443302与小编一起来交流各类历史。更多精彩文章尽在中国历史网,中国历史网每天有新料,喜欢历史朋友们的千万别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