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不仅好色,而且对食物有着极高的品味。他拥有七位正式姨太太,还有一些短期或长期的伴侣。为了满足性欲,他会吃各种能壮阳的食物,使得食和色的享受达到了一种高度一致。
当时戚继光守卫登州,他指派渔民捕捉一种名为“腽肭脐”的海兽,这是一种海狗肾。这些海狗肾定期送往北京,供给了这位内阁长官——他的顶头上司。在明代文人王世贞的记载中,张居正喝下这种汤后,因奇热攻心、阳亢无比,在冬天即使戴不住帽子。这也导致了官员们在风雪寒冬中效仿首辅,一律光头,这成为万历年间京城的一道风景线。
张居正以其独特的饮食习惯而闻名,这并不罕见,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讲究口福的官员,只要是官,就更容易被请客、宴请、应酬或者尊为主桌主位,从而提高自己的饮食水平。因此,无论是嘴巴上的刁钻还是舌尖上的灵敏,都在不断提升,以至于厨师的手艺也随之精益求精。
宋代士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记载了一则故事,说有一妾自称曾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的厨师,但她其实只负责切葱丝。一旦被问及,她解释说自己只是包子厨中的一个小角色。这说明蔡府可能有几百号人的厨房,与军队营级相当。
清代学者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提到,当年将领年羹尧降职后,其姬妾散去,只留下一位专管小炒肉的小仆人。此仆人每次呈进菜单,如果点到小炒肉,便忙个半日,但一年只做两三次。此事让秀才感到惊讶,因为他无法理解如何从市面上购买如此精选材料制作佳肴,而这份难度远超常人的能力。
此类故事反映出中国古代高级官员对于美食的情趣以及他们对高质量食品需求,使得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而那些善于品尝和享受美食的大臣们,或许也是推动中华美食文化走向世界发展的一部分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