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关于明朝是否为大一统王朝的争议不断,人们对其历史地位的理解和认知有着不同的看法。以谭其骧版本的历史图表和现代观点来看,明朝并非真正的大一统政权,而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明朝时期中国的局势。
首先,我们来看看明朝时期中国北部的情况。在1368年,朱元璋成功将蒙古统治者逐出中原,并最终建立了明王朝。但此时,在中国北方仍然存在北元政权(1368-1402年)。之后,布里牙特·乌格齐于1402年建立了瓦剌,这个政权在1407至1454年的时间内曾经短暂地取代北元政权,并且成为当时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巴尔喀什湖及葱岭、南抵大漠的一股强大的草原民族力量。
接着,我们再看看明朝时期中国西部的情况。在这一期间,位于新疆地区的是察合台汗国。这是一个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的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及阿母河,最盛时包括了阿尔泰至河中地区(河中地区特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区)。然而,在1406年,明朝设立了哈密卫,但后来的吐鲁蕃攻占哈密使得这片土地又被割让出去。1513年,由于战事不利,明朝放弃了新疆东部,只留下嘉峪关作为边防。而新疆东部、新疆西部、新疆南部、新疆北部在整个 明代都未曾完全控制。
此外,当谈到乌斯藏之关系而言,那里的情况也是一种并立两个国家的情形,这一点在清末民初学者中的论述也有体现。在洪武二十八年的《皇明祖训》中,即由朱元璋发布,其中宣告15个海外国家为“不征之国”,其中包括今天的地球上的许多国家,如韩国、日本等。此外,还有一些封建割据如蒙古储部分别代表瓦剌和察合台汗国,以及女真等,也同样存在于那个时代。
总结来说,从这个角度分析,如果说要用传统史观去审视历史,那么可以认为每个“汉族”帝国都是从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一定的“消灭异族”的过程,比如秦始皇灭六国、中原失陷后唐室依旧称帝;宋丢失汴京后继续称帝直到亡于金;清入关才算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大一统。但是实际上这些各自主张自己是正统,而对其他势力持敌视态度,从而造成分裂状态持续数百年,不断重演这样的模式,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