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大学揭秘端午节诗词的古韵与现代感

0

端午节的诗词流传千古,绕梁三日。李隆基在《端午》中描绘了夏日炎热之际,人们庆祝生辰的场景:"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苏轼则以轻松自在的笔触,在《浣溪沙·端午》中写道:"轻汗微微透碧纺,明朝端午浴芳兰。"

陆游在《乙卯重五诗》中记录下了粽子的制作过程:"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而殷尧藩的《端午日》则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一种反思和超越:"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边贡在《午日观竞渡》中提及屈原冤魂至今仍被人们怀念,而苏轼的另一首诗《浣溪沙·端午》,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情景:彩线缠着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贝琼的小句子"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思。而文天祥在《端午即事》里赠给朋友一枝艾草,以此寄托他对友情深厚的情感。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记载了宫廷对于这一节日期间赐予臣民衣物的一种恩惠。而张可久则以豪放笔触描述了一幅历史画面中的壮丽场面: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舒頔的小句子"碧艾香蒲处处忙"勾勒出一个充满活力的自然风光。而赵蕃在他的三首诗之一中写道:"年年端午风兼雨,如为屈原陈昔冤."权德舆则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人与人的深厚情谊:良辰当五日,一家团聚祝福永远。

最后欧阳修以一种闲适自如的心态,将菖蒲酒美清尊共享融于自然之境。在这些古代诗人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但也能感受到共同的人文关怀和喜悦分享生活的心情。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