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背后的痛苦与后金的诱惑范文程为何选择了逆袭

0

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虽为汉族人,却因其才华横溢与忠诚耿直,被后金的努尔哈赤赏识,最终成为皇太极的心腹谋士。然而,为了避免被明朝所处死,范文程选择投靠后金,这背后的故事又是如何呢?

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范文程考取秀才时,他的家族已经面临着家道中落的情况。他的曾祖父曾官至兵部尚书,但因为与严嵩抵触而辞官;祖父则任职沈阳卫指挥同知。范文程年少聪颖、举止稳重,擅长读书和写作。他考进沈阳县学秀才,不久后回抚顺奔丧。当努尔哈赤宣布与大明决裂并建立“大金”,攻克抚顺成为了努尔哈赤的第一个胜利,而这也是范文程被捕入伍之机。在努尔哈赤帐下,他以其识字之能及显赫家世获得了ヌル哈赤的喜爱,被留用做个文员。

真正让他迎来春天的是皇太极继位时期。在天聪三年(1629年),范文程被选拔到刚成立的文馆担任“书房官”。此后,他深受皇太极倾心,并参与了许多军国重大事务,上阵可杀敌、下阵定国策。他多次在关键时刻协助皇太极扭转危局,是他不可或缺的心臂。

崇德元年(1636年),范文程被晋升为内秘书院大学士,与皇太极共同制定国家方针政策,对官员任免等都有重大影响。当初,每当研究重大问题时,皇太极总是问:“你知道吗?应该怎样办?”甚至即便病假不出,也要等到康复后再询问他的意见。此外,当初审阅军务奏折,只要有范文程缮写,就不再需要审阅,因为据说不会出现谬误。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皇太極突然去世,导致了范 文 程仕途中的巨大波动,即使他的妻子也遭到了多铎霸占,对此只好忍气吞声。如果皇太極还在位,那么这样的事件绝不会发生。在多爾袞摄政期间,对于未来的前景和权力斗争,小心翼翼地维护小君順治,同时保持距离,以防不测。

最终,在顺治十一年的上疏请求退休之后,因功劳而两次加封为最高级别的大臣之一——兼职特级三公。这一生跨越清朝四代帝王,一直是宰相级别的人物,但对自己的评价却如此低调地说:“我是大明人的骨肉,大清人的肉耳。”这一生必将掀起巨大的争议早已心理准备好的他,是不是这样呢?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