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木根看来,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都选择成为“码农”,那我们国家的通信领域科技创新将由谁来进行?每当被问及职业选择时,他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回答。作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和教授的他,在博士毕业时,同学们大多去了外企,而他则选择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自2000年进入移动通信领域以来,彭木根致力于人口密集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精巧基站和智能无线组网研究。他曾多次走出人迹稀少之路,并因而取得了许多成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密集无线网络技术成为国际主流、改变世界通信格局做出了贡献。在日前,他被授予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放弃求职,踏上通信科研之路1996年,彭木根考入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然而,他并未满足于只是一名编程人员。“就算把编程语言掌握得再熟练,我也是被动地应用已有成果,无法进行理论和技术创新。”他说。这时,一篇关于我国提出的自己的3G标准(TD-SCDMA)的新闻报道吸引了他的注意。TD-SCDMA是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国际上广泛接受并认可的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也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列为第3代移动通信规范之一。
本科毕业后,彭木根决定跨专业考研,并报考北邮移动通信专业。当收到外企offer后,即使月薪高达一万多元,但他仍然决定放弃,这是因为考上了研究生的机会让他更加坚定要走的是一个不同的道路。在涉及深水区,“产业宝典”一鸣惊人的过程中,他不仅解决了我国3G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撰写并出版了著作《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这本书至今仍是“我国3G产业宝典”。
补齐短板,以毛遂自荐出国深造之后,当参与答辩会时,不少老师都是海外留学经历丰富,他们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的研究成果让彭木根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存在差距。于是,在2012年,他申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并在2013年暂别国内科研教学工作,出国访问学习。他向美国普利斯顿大学教授文森特·珀尔发送了一封自荐邮件,最终成功获得珀尔接收的首位全程在中国培养的教授资格。
发现痛点,将转化成果走出国门随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场观众倒计时结束后,当尝试联系亲友分享喜悦却发现电话打不出去,这促使彭木根投入热点区域无线组网研究。他提出了一整套分层异构协同和网络自组织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与企业合作攻关开发灵巧小基站系列产品,该产品能节省安装空间,便于绿色部署使用,被用于巴西世界杯等体育赛事。此举,让城市核心商圈、体育场馆等区域实现高容量上网,从而缓解热点区域无线网络问题,使其不再是一个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