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刘醒民如同忘了揭开童年红色故事的画卷镜头盖前的光影世界等待着被发现

0

在沂水县的1932年春天,一个名叫刘醒民的摄影家诞生,他的生命与镜头紧密相连。1948年,当中国正迎来解放战争的高潮时,刘醒民拿起了照相机,就像一位“小八路”一样加入到抗日宣传画制作组中去。

他那充满激情和理想的一生,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些被遗忘的历史瞬间。当年的鲁中军区宣大选送他到美术组,那是他的第一个摄影梦开始。在那里,他学习如何用画笔记录抗战精神,而后,在南下随营干部学校,他见证了从聊城、涉县、长治到洛阳的大别山之旅。

解放郑州和开封后,刘醒民不仅以布卷绘制了一套十五尺长的连环漫画,以“缴枪不杀”为主题,这幅作品如同一面旗帜,展现在郑州市最繁华的大街上,被群众所热爱。那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转行,用照相机捕捉生活中的每一刻。

1949年春,当刘邓大军(二野)向长江岸边进军时,刘醒民和其他战士们不仅战斗,更有着拍摄历史瞬间的心愿。他们用晒兰图法,将底片夹入玻璃框内,即刻晒出兰图画报。这份画报,不仅活跃了部队文化生活,也鼓舞了斗志。

当秋风吹过四川平原时,二野再次启程前行。背负着重担,但又带着希望与梦想——这一次,他们将是西南地区最后一道防线。在党阳、岷江畔、乐山城外,他们拍摄下的每一张照片,都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为未来留下了一段段传奇故事。

1950年初,当西南军区成立并创办《西南画报》时, 刘醒民已经成为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用镜头记录下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工作生活的情景,以及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情景。他记录下全国各族人民在党领导下追求美好生活的小确幸,也记住了那些平凡而感人的细节,如同打开了时间之门,让我们走近那个年代,对比现今世界,有一种深深地敬意。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