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朱常淓(1607—1646),安徽凤阳人。俗称小潞王,字中和,号敬一主人、敬一道人。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潞简王朱翊镠第三子,万历皇帝亲侄。万历四十六年【1618】袭父潞王爵位。藩国在河南卫辉。在位二十六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后,流寓杭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弘光政权覆灭后,他曾在杭州被明朝大臣推为监国。几天后清军至杭州,他遂投降。他旋被押解至北京第二年五月,被杀于北京。他卒于四十岁。
弘光元年(1645)五月下旬,当清军渡江并俘虏了弘光帝时,这消息传到杭州,那些大臣,如马士英、阮大铖、朱大典、袁宏勋、张秉贞、何纶等人请求他监国。此事发生在六月七日(1645年的6月30日)。邹太后命他监国,她的懿旨是:“你亲如叔父,你贤且冠诸藩。你看《宣庙东征》中的故事,在那时,有襄和郑两个人的名字,都有他们的位置,而你的祖宪也都在场,现在可以照此行。”八日(7月1日),他称监国于杭州。而次日,一位名叫黄道周的人建议他要在十天内即位称帝,但他依然听从马士英的意见,并派出了陈洪范作为他的代表,与清军进行谈判。这一切发生在十一日(7月4日)之后。当时的局势紧张,因为清军已经逼近了杭州,而那些提议这次行动的人,如马士英和阮大铖等,都逃离了现场,而陈洪范则返回到了城里,与张秉贞等人劝说潞王投降。这一切终于结束于十四日(7月7日),当城池失守的时候。他随后的情况与其他许多被俘官员一起,被送往北京,最终,在翌年的四月初九日期间,即1650年的5月23日期间,与其他九个藩王以及一些弘光朝廷的大臣们一起遭到了处决,他们罪名是“谋不轨”。
然而,这个人生平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他的艺术成就。他既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是一位书法家的专才。在绘画、音律及书法方面,他都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不过,由于上述所说的政治事件而导致遗憾的是,我们无法看到这些作品带给我们的全部影响。
关于音律,他有一手绝技——制琴。在他的设计之下产生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琴,它被称作“潞琴”。每一件都是精心制作并编号,每一件都极为珍贵,以至于崇祯皇帝把它们视作珍品,用以赏赐给诸侯。
此外,还有一部著作由其创作,它记录着古代音律系统:《古音正宗》共计七册。这本书包括自己创作的一些新的乐曲,以及一些古老乐曲总共五十首,是音乐学界的一个宝贵文献。
最后,他对书法尤其倾心,对这门艺术付出了最大努力。他留下的石刻作品大量保存下来,其中有许多石刻现在还挂放在崇圣祠里,使得这些作品得以保留下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他的书法水平与风格的窗口。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文物目前已不再存在,只能通过记载来感知其美好之处。如果今天能够见到这些艺术品,就或许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文化和艺术的心脏——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但又充满遗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