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的权力地位值得探讨。他的父亲曹丕有着显著的统治能力,他继承了这一遗产,在即位后不久便掌握了实质上的统治权。
曹睿于23岁继承皇位,正值壮年的他手握重任。他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辽东地区公孙渊的叛乱。在这场危机中,司马懿以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策略成功平定了叛乱,为朝廷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然而,此时曹睿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他迫切需要司马懿回到京城辅佐。
由于曹睿没有子嗣,他决定立自己的侄子8岁的小儿子曹芳为太子,并将国家大权托付给司马懿和名义上的宦官首领曹爽。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被视为弱点的人选,但在关键时刻曹爽始终警惕着潜在威胁,即使是对自己忠心耿耿、深谋远虑的司马懿也未能逃脱其怀疑之眼。
随着年月流逝,情况发生转变。在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当曹爽因为狩猎而暂离京城之际,司马懷趁机发动政变,将已被废黜为齐王的少年帝室成员替换回宫中,并正式确立新君——小孩子似的弟弟曺髦登基,从此以后,由于这种决断性措施和个人野心所驱使,大权落入了名副其实的大将军—— 司馬氏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