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王恕简介明代中期名臣中国历史最长王朝的杰出人物

0

王恕,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是三原(今属陕西)人。明代中期名臣,以其政绩和刚正清严的品格著称。他历仕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任职中外四十余年,被后世誉为“弘治三君子”之一,与马文升、刘大夏并称。

王恕于正统十三年(1448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授任大理寺左评事。他的政绩突出,在江西布政使期间,他平定赣州寇乱,并且在南京刑部右侍郎时期,他提出六件事关于刑罚不当的改革,都被朝廷采纳。

成化元年(1465年),王恕调任河南巡抚,因功升任左副都御史,不久调升南京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他还曾担任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历官十九任,也是首任河道总督。在云南期间,他揭露了镇守官员的腐败行为,并成功地处理了安南国对云南边境的威胁。

王恕屡次上疏直言相劝,但他多次遭到宦官们的妒忌和排挤。在成化二十二年的某一天,宪宗起用传奉官,将王恕加职太子少保退休,这让朝野群臣感到震惊。然而,当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后,他再次被召入朝 任吏部尚书,加职太子太保。

王恕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斗争和个人牺牲,最终因病去世于正德三年(1508年),享寿九十三岁。当时民间流传着:“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他的遗作《奏议》等作品至今仍然流传着他的清廉之风和坚持公正之志,为后世所尊敬。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