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最后岁月里,内忧外患交加,曾经辉煌了两百多年的帝国,最终如同一艘战舰,被巨大的历史浪潮打翻。回望当时的情景,如果能以安稳之心转危为机,那或许真的不需要等到星辰大海才能够平静下来。
然而,清朝的八旗铁骑正虎视眈眈,从北方瞄准着这片肥沃的土地,一旦机会来临,他们将不吝发动南下。国内频繁发生灾难,而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其势力无法被压制下去。尽管崇祯帝勤勉尽责,但他的猜忌与多疑,以及耳根软弱等缺点,也成为了他成为一位好皇帝的障碍。
即便他努力工作,将时间分配给处理政务,他发布了六次罪己诏,但最终还是无法挽回明朝走向深渊的大趋势。在公元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如同饿狼一般兴奋,一路冲破重重困难,最终抵达京城脚下。
虽然崇祯帝急忙发出紧急命令,派军队保卫京师,同时亲率残余兵力保卫宫城,但起义军仍旧攻破了防线。一进入京城,就开始四处劫掠。此时,崇祯帝带着心腹太监悄然逃往煤山,最终在一棵树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崇祯帝的死亡和京城的沦陷标志着大明王朝走到了尽头,即使后来有旧臣在南方建立南明政权,它也没有持续很久。这场悲剧早已被一个预言家预知,在两百多年前刘基就提过这个可能,即使那时的人们并不了解刘基如何成为刘伯温这样的传奇人物。
作为明初功臣之一、元末至明初著名家、军事和文学家的代表人物,他并非功绩排名前列但却深受民间传说影响。在民间故事中,他是风水高手和预言家,与皇帝合作定龙脉寻宝穴,并留下《烧饼歌》十部奇书中的一个版本。而据说,还有一幅画作由他所绘,这幅画对 明朝国灭做出了预言。该画一直被严密保护,只有紧要之际才能展开观看。但即便如此,这幅秘密图纸直到看到最后一幅画——一个人光着左脚披头散发悬空——才有人理解其含义。当崇祯去世消息传出,大众才意识到这幅画与他上吊身姿无异于镜像。就在此刻,不可避免地浮现出一种宿命感:早在百年前刘伯温已经预见了一切,以至于连最终的一位君主都不得不用生命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