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五代的时代,有一个名叫李渊的儒生。他曾经去了一位达官贵人的家里做客。在那位达官贵人的书房里,李渊见到了一个美玉,上面刻着一只捣药的玉兔。这个玉兔形态逼真,煞是可人。李渊拿在手里,把玩良久,迟迟舍不得放下。
主人当然是奉此玉为珍宝的,他赶忙借故令李渊放下,然后带领众宾客接着参观其他的宝贝。但是不料,一圈参观下来,那块美玉不翼而飞了!当众搜身,那势必是不好意思,主人打算吃个哑巴亏,就此了事。这时候,一位书童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让主人领着众宾客到后花园里观荷。
主人的别院位于荷塘之中,这时夏日里的风穿梭其间,荷花在风的吹拂下俯仰生姿。主人的宾客们都沉醉于这自然景致之中,而书童却暗地观察每一位宾客长衫里面有没有鼓囊之物。当微风吹来时,书童果然看到了先前摩挲主人美玉的那位儒生腰间鼓鼓囊囊。连忙去抓,那儒生果真是窃玉之贼。
书童问这个儒生说:“先生腰间是何宝物,不妨让我家主人过目,我家主人最爱收藏天下奇珍,你可不要私藏宝物,不肯拿出来供大家欣赏!” 主人让出一条道来,把那位儒生引进了一间偏房。那位客人刚进屋就跪了下来,求主人饶恕自己的窃玉丑行,并把那块美玉完璧归赵。
主人は强压住内心气愤,对儒言询問為何不顾读書人の尊嚴、到我處竊寶? 儒言聲淚俱下說:“老母染上了疟疾,我急待用錢治療,但我卻空著口袋,所以才會做出這樣卑鄙的手段,请您海涵,一定別把這件事情對眾人說。” 主人聽後面色舒缓,他雙手把儒言搀扶起來,不僅將那塊美玉賠給了他,还資助他一大筆銀兩讓他為母親看病。在眾人面前對於儒言竄取其珠的一事只字不提。
半月後,儒言母親病好,她問儒言看病用的錢怎麼得來。 儿子只是诚实地告诉母亲一切经过。而母亲听闻此事,当即拿起锅灶前的烧火棍,对儿子是一顿猛打。不仅打得儿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也教训给儿子以实际行动学会了什么叫做“棍棒打在你身上伤痕三月愈合,但是那些被灰尘侵蚀的心灵痛苦,却是一辈子的”。
自从这一事件之后,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品德方面,都有所改变。他发奋攻读一年后终于考上了榜眼高中。这次高中后的第一件事不是衣锦还乡,而是在曾经赠予他的达官贵人的家里双手奉上那块美玉,说:“现在我终于可以把这块玦擦干净还您了!”
鹤门笑语:“汝心如 玉,一直未曾染尘,又哪里需要擦拭?” 李渊涕零地说:“但愿能洗净我的罪过和污垢。”
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戏剧性的人世间,它也成了四年级学生学习历史人物故事的一个佳话,让我们记住,无论过去多么错误,只要真诚悔悟,便能得到宽恕和再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