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除夕起源于唐朝起源年代为公元7世纪

0

除夕起源于先秦时期。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此外,除夕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重要的一环,其庆祝活动和习俗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演变和丰富。在不同的朝代里,人们对于除夕这一日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纪念方式,从祭祀祖先、扫尘打扫家居、贴春联到现在流行的家庭团聚、赏灯观光等,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新年到来的期待与欢庆。

从唐朝开始,除夕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节日形式,它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生活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的期待。人们会举办各种盛宴,如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以及进行各种吉祥事宜,以求迎接一个充满希望与喜悦的新岁月。在宋朝以后,除了上述习俗,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活动,如绘制门神画像、挂烛台灯笼等,这些都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春节文化的一部分。

到了清朝,由于各地民间习俗相互影响和融合,加上中央政府推崇儒家文化,对出生入死之说(如门神护卫家庭)的认同,使得一些地方性的习俗得以普及,并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统化的地方特色。而现代社会则更加注重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比如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了解历史知识或参与网络上的互动游戏,但核心精神仍然是围绕着亲情友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在封建时代还是在当代社会,只要是一国之大庆典——春节,那么无论如何变化,一直保持的是一种凝聚力,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共同分享这个美好的时刻。这正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们对于传统价值观念不懈追求的心理状态。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