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原名为词,又名秉彝、秉超,字慧生,号留香,其艺名白牡丹。荀慧生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现已更名为阜城县)的一个手工业家庭,因为家境贫困,他在1907年跟随父母到天津谋生的途中,被迫与兄长慧荣卖给小桃红梆子戏班学习戏曲。然而,在经历了苦难和挫折之后,他依然坚持不懈地练习京剧,不断提升自己的唱念做打技艺。
早在1909年,荀慧生便以白牡丹的艺名开始在冀中、冀东一带农村市镇及庙会上表演,并于1910年随师进京,与多个梆子班合作。辛亥革命前期,他曾与王钟声共同上台演出《家庭》、《黑奴恨》等剧目。此后,他向陈桐云、李寿山、程继先学习京昆艺术,最终在十七岁时独立成为了自己的戏班。
1918年,他与刘鸿升、高庆奎等人合作,一起公演《胭脂虎》、《霓虹关》等剧目。这段时间内,还有杨小楼、小云、小培组建的小团体邀请他担任刀马旦,使得他的名字迅速走红。在上海的公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誉为“三小一白”。此外,与周信芳、高凤卿等人的合作也让他的艺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除了表演之外,荀慧生还是一位画家。他在1924年正式拜吴昌硕为师,并且向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等大师求学,这些都丰富了他的艺术生活和提高了他的文化素养。在北京报界举办的京剧旦行评选中,他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这标志着他艺术上的成熟和社会认可。
荀慧生的代表作包括《红娘》、《红楼二尤》、《杜十娘》、《钗头凤》(选场)以及《卓文君》(选场),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传统而又不断创新的一面。在唱腔方面,他勇敢地破除传统局限,用个人特长吸收各类曲调旋律,大胆创新的同时,也注重道白艺术,让观众耳目一新。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大众化和生活化特点,让观众深受感动。
建国后,荀慧生积极参与戏曲改革,为中国京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获得多项奖励,并担任了一系列职务,如中国戏曲家协会副主任、一级别老艺人表演奖获得者,以及其他多个职位。他的一代弟子数量庞大,其中包括吴纪敏、金淑华等知名人物。